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晚年虽然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其一生来看,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人。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1931年秋,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临时中央工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理部长等职。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水口被国民党部队包围,在突围中牺牲。
彭璜(1896—1921),湖南湘乡人。早年毕业于湖南长沙商业专门学校。曾担任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领导湖南学生运动。1920年2月创办《天问》周刊,参与创办长沙文化书社,与毛泽东倡议发起成立上海工读互助团筹备会。1921年秋,在筹备赴法勤工俭学等事宜中,因操劳过度而患精神失常症,后失踪。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易礼容(1898—1997),湖南湘乡人。1920年8月,与毛泽东、彭璜等共同创办长沙文化书社,任经理。同年加入新民学会。参与创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八七会议后出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书记。1928年后脱离中共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劳动保护部部长等职。1997年3月28日在北京逝世。

贺民范(1866—1950),湖南邵东人。1907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选为湖南省临时省议会议员兼秘书长。五四运动后,任船山学社社长、船山中学校长。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参与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曾是刘少奇的入团介绍人。1922年4月,辞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后脱党返乡。1950年8月病逝。
陈子博(1892—1924),湖南湘乡人。湖南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之一,革命烈士。1919年底加入新民学会,参与领导湖南学生运动,并成为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骨干。1924年,策划刺杀军阀赵恒惕未捷,英年早逝。毛泽东以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挽联悼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