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领袖。大革命后,犯严重右倾错误,离开了中共的领导岗位。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四川江津。

李达(1890-1966),湖南零陵(今属冷水滩市)人。中共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筹划并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后来一度脱党,但他从来没有背弃过自己的信仰,于1949年12月,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8月24日含冤去世。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划并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1927年12月17日,被军阀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杨明斋(1882—1938),山东平度人。早年赴俄谋生,十月革命前,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受共产国际指派来中国帮助建党,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中共创建初期的杰出理论宣传工作者,为上海现代工人运动的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5月26日,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错杀。周恩来敬重地称他为“忠厚长者”。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1920年,在家乡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1921年参与创建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的首任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年之久。1977年10月29日,不幸逝世。

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参与了中共的创建,后又退出中共,长期在国民政府中任职。他作为国民党代表之一参加了国共和谈,又参加了新中国的筹备,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无疾善终。

俞秀松(1899-1939),浙江诸暨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浙江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是中共最早的优秀青年工作者和青年领导人。因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作斗争而遭诬陷,1939年2月21日,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遇害,血洒异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主持人——林伯渠

林伯渠(1886-1960),湖南临澧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一生,经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阶段,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开国大典。1960年5月29日因病去世。

沈雁冰(1896-1981年),浙江桐乡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1928年以后一度与党失去了组织上的联系,但仍然一直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李启汉(1898-1927),湖南江华县人。早年加入新民学会,参加过毛泽东发起的“驱张运动”。1920年到上海外国语社学习,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参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至1924年为工人运动2次坐牢,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工人运动,是上海工人运动的开拓者、省港大罢工的主要领导者。1927年在广州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沈泽民(1900-1933),浙江桐乡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干部之一,中国共产党南京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同时,又是新文学运动中“革命文学”的倡导者。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执行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但后期,对张国焘的个人专断和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1933年11月20日,积劳成疾,病逝于湖北黄安。
一个产业工人工会发起人——李中

李中(1897—1951),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出生书香世家,早年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并协助毛泽东领导湖南一师的学友会。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工人身份党员,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工会——上海机器工会的发起人,第一个以“海军钳工”的名义为广大产业工人代言,还是被毛泽东称为“救命菩萨”的人。1951年7月9日,病逝于南县。
从五四运动急先锋到共产主义马前卒——袁振英

袁振英(1894-1979),广东东莞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科,积极 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8月首批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在《新青年》杂志主编“俄罗斯研究”专栏,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1月,任广东省第一中学校长。不久,自动脱党,赴法国留学。1952年12月经周恩来介绍,到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1953年8月调广东省文史馆任馆员,直至1979年1月病逝。

沈玄庐(1883-1928),浙江萧山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参加同盟会,积极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20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后“舍小家,为大家”,在家乡领导开展衙前农民运动。1925的5月,投向国民党的怀抱,背叛革命,曾担任国民党浙江省清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为杀害共产党人的刽子手。1928年8月28日,在衙前遭刺客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