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院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特邀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周领顺作题为“为什么要把翻译看作一场社会活动?——兼谈翻译传播效果评价”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由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方向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喻锋平教授主持,来自学校各机构平台成员以相关二级学院30余名师生参加。
周领顺认为,做学术研究需要有大视野,要从大系统中看问题。他比较了语言研究史和翻译研究史,并结合自身多年研究心得,根据译者行为批评三大路径和翻译内外分野的意识,导出“文本-语言视域”“行为-文本视域”和“行为-社会视域”等三大视域以及相应的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评价系统,指出译者行为批评从体系到概念,都呈现为网络化系统性的动态特征,进行译者行为评价,需要具备网络化动态关系思维,才能提高操作性,最大限度逼近翻译批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总目标。周领顺认为,从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来分析,译者行为评价系统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构建的一部分,也是翻译批评的一部分。
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译介和传播活动现象,周领顺指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展开,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既可以从历史文献研究着手,进行党史和翻译史研究,也可以“以史为鉴”,结合现实思考历史资料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社会性视角对早期译介现象进行哲学和伦理学以及翻译传播效果等阐释。
在学术交流环节,周领顺解答了与会人员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传播研究”提出的学术问题,并就学科发展、研究方法、当前研究热点以及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等提出了建设性指导。